白露期间,鱼虾蟹水产动物如何应对白露瘟?
谚语曰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,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。在白露前后,昼夜温差大、气温起伏不定、天阴多雨是主要特点:
①昼夜温差大
白天最高气温虽然仍达三十几度,可是夜晚之后最低气温只有二十多度,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。水体对流加剧很容易出现返底,底层有害菌及低氧水体被带到水面,导致水环境发生剧烈变化,水温、水体理化指标的剧烈变化都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、免疫力,而大量繁殖的有害菌趁虚而入,则极易爆发各种疾病;藻类生长受影响,繁殖性能下降,活力显著减弱,死亡藻类增多,容易发生“倒藻”现象,产生毒素造成水产动物中毒。同时,光照缩短,水温下降,池塘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,池塘水体也会出现溶氧不足的状况,水体自净能力下降,氨氮等容易超标,所以在晚上和清晨要注意巡塘,观察浮头的情况,以便及时抢救;
②气温起伏不定
气温不稳定会导致水产动物经常性的应激,轻度应激造成生长性能下降,重者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,甚至引起死亡;
③天阴多雨
这样的天气导致:一是容易影响水产动物正常吃料,导致体质下降;二是藻类容易死亡;三是正常的预防用药不能及时进行。同时,18~28℃这个温度的变化非常适合寄生虫、细菌等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,如果此时水产养殖动物体质弱的话,那就极易爆发各种疾病。
对很多养殖户来说白露这个节气是比较特别的,由于水产动物发病死亡的现象多集中在“白露”这个节气前后,所以养殖户把这个现象称为“白露瘟”,或称为“白露劫”。“白露瘟”并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,而是在白露时节发生的鱼疾病的总称。主要病害有三种类型:
一是细菌性疾病,如烂鳃病、赤皮病、肠炎病和细菌性出血病等,可用外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,并结合内服药如止血肠鳃康、金肝利胆等。
二是寄生虫病,如锚头鳋、鱼鲺、中华鳋、小瓜虫病等,白露前后水温一般在25-32℃之间,这种温度刚好适合寄生虫的生长繁殖。可用草本驱虫净等产品进行驱杀,配合改底措施,减少底部有机质,改善底部环境,抑制虫卵。定期改底,以预防为主。
三是泛塘综合症,主要有水体缺氧、氨氮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综合症,可根据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措施急救,配合使用活菌制剂,可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,分解水底有机质,净化水质,减少水体中氧债的来源,抑制病原菌,减少病害发害。
建议大家做好“白露瘟”的预防工作,因此,白露期间需注意:
1、白露期间的温度适宜,一般投喂量比较大,但是水产动物为适应环境变化,新陈代谢会减弱,容易导致投喂量过高,引起肝脏和肠道的病变。建议定期拌喂超能乳酸菌种或超能丁酸菌种,配合金肝利胆,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,预防肝胆综合症。
2、由于投喂大量饲料,水产动物大量的粪便容易污染水质,建议根据水体实际情况,使用超能EM菌种、超能芽孢菌种等活菌制剂分解有机质,净化水质,保持良好的水质和适宜的透明度,减少病害,配合生态修复师改善底质。白天多开增氧机,打破水体形成的热阻力,使上下水体对流,将上层高溶氧水体与下层低溶氧水体形成交换,氧化下层水体的氧债,避免晚上缺氧。
3、季节转换时期,很容易导致池塘水体出现倒藻。建议经常加注新水或排换水,保持水质清新,适当加深水位,提高水体稳定性,维持水体中下层水温较恒定,减少应激,白露后加水要少量多次缓慢进行。定期检测水质,掌握水质波动,合理使用追肥,培养超能EM菌稳定水体,保持水中藻类平衡。
4、在白露之前,维持环境稳定的前提下,拌喂内服赛有渔稳立克+金肝利胆+液肽美,促进消化、增强体质,防止“白露瘟”的发生。
“白露瘟”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症状:一是死亡量大;二是发病后难以控制,损失惨重。因此,应对“白露劫”目前最好的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,无病早做预防,即“无病先防,有病早治”的积极观念,通常采用“外消”与“内服”相结合的方式来预防病害发生,定期检测水质,做好巡塘工作,发现问题及早解决。在这个敏感的季节,水产动物出现病情应及时处理,防止出现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水产动物的大量死亡。
联系:15617893695(微信同步)
注意:吐槽知乎网只是一个问答与文章免费发布平台,所有信息均有会员免费发布,不产生金钱交易,如果你有资金往来,请及时通过电话与对方联系,调查清楚,确认无误在选择,否则造成你的损失,由自己承担,本平台概不负责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