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会得抑郁症吗?
15岁的小茜,从小就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,没有妈妈的允许从不随便出门,也从不乱花钱,让妈妈很省心。可随着年龄的增长,妈妈却发现小茜性格特别内向,不爱与人说话。
http://ask.dengchina.cn/kefu/lifeng.html?zkj
最近表现得越来越严重了,几乎不和同学们交流,整天缄默不语,老师同学都认为她是个很冷的人。她不爱参加集体活动,也不爱接触新鲜事物,即便在家里,跟妈妈说话也很少,总是静静地坐着发呆。有时候能连续10几个小时看电视,不想跟任何人见面。妈妈怕她得抑郁症,赶紧带她去看医生。
原来,小茜的爸爸妈妈在地7岁的时候就离婚了,小茜一直跟着妈妈过,母女俩相依为命。妈妈出于对她的保护,很少让地离开自己的身边。孩子大了,不应该整天黏着妈妈了,可小茜跟小时候并没有什么区别,除了去上学就是在妈妈身边。她自己说:我从小就生活在妈妈撑起的天空下,与外界接触特别少,我不喜欢跟别人说话,感觉也没什么可交流的,不想到闹哄哄的人群中去,我觉得没意思。别人都很幸福,可我没有温暖完整的家......
自闭和抑郁往往相伴而行,因为抑郁自闭,而自闭导致更加抑郁,它们像两扇沉重的铁门,把孩子的心紧紧关起来。孩子的抑郁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、悲观、郁郁寡欢、反应退钝等。他们普遍对各种事物缺乏兴趣,依赖性很强有的在生理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感,比如食欲下降或是食欲猛增,失眠或是过度嗜睡等。孩子自闭和抑郁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青春期,是因为孩子青春期的心理不成熟和不稳定,他们还没有具备适当的能力和技巧去面对挫折。
孩子的健康成长,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。浓浓的亲情和完整的家庭结构都是很重要的环境因素,如果缺少这些因素,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。据调查统计,出问题的孩子90%来自于缺乏交流、父母离异这样的家庭。
有些父母在离异或丧偶之后,为了弥补孩子缺少的父爱或母爱的心理创伤,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,精力也都投到了孩子身上;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孩子遭受伤害,甚至把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,不让孩子离开自己半步。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胆小、缺乏主见、没有自理能力,很容易自闭抑郁。
孩子如果得不到交流的机会,慢慢就会变得少言寡语、自我封闭。
自闭、抑郁大多是由家庭环境引起的,少数是因为学习或考试的失败。青春期的孩子“抗风险能力”差,父母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。
给父母一些建议:
1.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
不管父母多么爱孩子,也不管家庭条件有多么优越,父母切忌事事包办。只有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而且有意让孩子碰碰钉子,尝尝苦头,才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力,帮助孩子走出过分依赖父母、自我封闭的环境。
2.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
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,总会遇到坎坷,应该让孩子及早明白这个道理。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,能够降低孩子自闭、抑郁发生的可能性。
3.不要让孩子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
父母应允许或鼓励孩子走出去,与邻居或附近的孩子交往,建立友谊。特别是那些离异的父母,不能因为害怕孩子有危险就把孩子拴在自己身边,封闭的环境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。
4.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
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活动,也可带孩子参加有趣的社会活动。在活动中,孩子能与其他的人形成互动,从而会减少孤独感。
5.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
情商即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,一个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优秀是不够的,还须懂得接受别人并让别人接受自己。父母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,要教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情。
注意:吐槽知乎网只是一个问答与文章免费发布平台,所有信息均有会员免费发布,不产生金钱交易,如果你有资金往来,请及时通过电话与对方联系,调查清楚,确认无误在选择,否则造成你的损失,由自己承担,本平台概不负责,谢谢!